Search

這對姊妹,姊姊5歲,妹妹3歲,都很活潑多話,但妹妹是比較「慢熟」的類型,一開始看醫生叔叔會害羞,但後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這對姊妹,姊姊5歲,妹妹3歲,都很活潑多話,但妹妹是比較「慢熟」的類型,一開始看醫生叔叔會害羞,但後來會在耶誕節親手做禮物送我。
家長的觀念跟大部分的人不一樣,從小幾乎不讓他們吃西藥,於是不管 #發高燒、疑似 #流感、甚至疑似 #腸病毒,都第一時間帶來我的門診(考驗我…)。
有一回,是星期一的上午門診,平常活蹦亂跳騎著pushbike進來診所的姊姊,今天是全身無力癱在媽媽身上,雙手抱頭,整個臉部表情就是寫著「我很不舒服」。
媽媽倒是維持一貫的冷靜,清楚的描述發病經過:「星期天白天還好,晚上就開始發高燒,39到40,就喊沒力,也吃不下,今天早上說頭很痛,但目前沒有什麼咳嗽鼻水症狀…」
我把脈發現是浮弦緊的脈象,代表身體的防衛部隊正在激烈地對抗外敵,頭痛也可能是這樣對抗的過程中造成的血管神經痛。
雖然目前還沒有呼吸道或腸胃道的症狀,但根據經驗,孩子會發高燒,多半還是 #病毒感染,也許現階段只是症狀還沒出現。中醫的處方往往必須要「預先調兵遣將」而不能被動的遇到症狀才開藥。
我給姊姊的處方包括了白茅根、板藍根、黃芩、連翹等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藥材,兩天後他們又回來門診。姊姊的燒退了,頭也不痛,體力、食慾恢復很多,但吞口水時喉嚨很痛,而且睡前會咳嗽。
姊姊的脈轉為緩和,我知道她的狀況已度過急性期,稍微加入一些化痰的藥材即可。倒是妹妹,這天換成她病懨懨的,大概是被姊姊傳染了。
雖然是姊妹,不過 #體質 表現也略有不同,
「妹妹雖然也是沒力氣,不舒服,但燒得不高,也沒有頭痛,就是偶而咳個幾聲這樣,但胃口很差,有時會咳到吐。」媽媽描述著。
妹妹的脈象並沒有姊姊的那麼強,顯然身體的防衛部隊也沒有那麼激烈的反應。在遇到這樣的患者時,就不能一味的去消炎清熱,還要酌加照顧腸胃系統的藥材,例如:茯苓、半夏、生薑等,畢竟腸胃是免疫系統能夠正常運作的一個關鍵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這位媽媽對於照顧生病的孩子很有經驗,發燒就給稀釋的溫運動飲料,如何擦澡,如何蓋被,飯吃不下就吃清粥,水喝不下就喝清雞湯,有胃口時配合一些平性水果如:蘋果、葡萄…等,其實都隱涵很多學問。
孩子生病,照顧者是最辛苦的。但從醫師的角度來側寫,還是覺得:這對姊妹真幸福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新光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. 專長小兒科/婦產科. 體質調理. 疑難雜症. 身心科疾病. 特別研究領域: ADHD,思覺失調症
View all posts